欢迎访问昆山大智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官网!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手机网站

微信咨询
昆山专业社保代缴人事代理服务机构

主营:社保外包,公积金代缴,人事代理,代发工资

全国服务电话

137-7311-6890 余经理

服务项目aservice items

  • 代缴社保
  • 代缴公积金
  • 代发工资
  • 人事外包
  • 人事代理
  • 校企合作
  • 劳务派遣
  • 昆山大智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人:余经理

    电话:137-7311-6890

    座机:0512-55535738

    网址:www.ksdazhi.com

    地址:昆山市前进东路898号帝景天成广场

    主营:社保外包,公积金代缴,人事代理,代发工资等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项目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昆山大智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华东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服务商, 我们坚持专注小微企业人事及财务服务,成立至今先后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优良的电商客服外包、灵活用工、人力外包、生产外包、税筹服务等服务,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公司不断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领域,在全国范围内与众多区县劳动就业局和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全国多所大、中专院校签订安置协议;与多家知名网络公司合作,拓宽网络招聘平台;与昆山市各街道社保所、各区职介中心紧密合作。成功为数家大型单位提供服务。

    定制热线:

    137-7311-6890

           校企合作: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中间出现断层,目前社会急需大批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而金融领域正是长期处于体制结构不完善的状态,致使人才结构不合理,学术理论基础不强,金融人才匮乏等问题。当前,金融领域正逐步开放,各项工作处于起步上升的最佳时期,怎样使金融企业与各类院校进行合作,弥补当前各自的不足,是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流行的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高校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应时投资在全国拥有一百多家分公司,能够全面掌握市场的实际需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帮助指导学生,是真诚合作、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学生的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技术性的创新能力。只有双方都注意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应时投资拥有来自国内及香港地区的一百多位知名金融专家,并且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实战技能,是一批战斗在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新方法、新技术,正是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勤恳的双手才转化为新成果,学校可以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为学生传授实用技能,可以切实帮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是校企成功合作的一个重要基点。 

      充分发挥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势。应时投资在全国拥有二千多名员工,他们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第一线的环境,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去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工作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 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企业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更重要的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金融行业又是理论与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金融实习基地的建立作用将是不言而喻的。

      实践证明,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从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今后除了实习基地建设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将逐步推广到合作建立专业课程,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等其它合作形式,促进高校及企业加速成长。